【中生动物(图)】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9-16 01:33:34
充满奥秘的大自然孕育了多种生物,大家平时要多了解这些生物,这样不但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还对大家学好生物这一科目有所帮助,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中生动物(图)】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中生动物(Mesozoa)动物界中的1门。构造十分简单的小型多细胞动物。中生动物仅具一层表皮细胞和若干轴细胞。营寄生生活,寄生于扁虫、纽虫、多毛类、双壳类、蛇尾类及其他动物体内。仅中生动物一门。1839年,克罗思在头足类的肾脏里发现了双胚动物,1877年,E.van贝内登对这类动物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它们是介于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之间的中间类型,因而名为中生动物。
中生动物门(Mesozoa)所有种类的通称,为一类介于原生动物与 后生动物之间的微小多细胞动物,似为两者之间「遗失的一环」。形小,长不足1毫米至数毫米。蠕虫状,寄生于浅海海底无脊椎动物体内。1876年中生动物一词创立,原指寄生于头足类肾腔中的二胚虫纲(Dicyemida)。无各自分离的器官系统,虽其生理功能均在细胞水平进行,但不是群体的原生动物。其体内细胞数目及排列方式相对恒定。体中央有一细长的生殖细胞(轴细胞),围以一层具纤毛的体细胞,生活环分两个繁殖相,线形体似蠕虫,体前端的体细胞组成头状,用以固着于宿主肾组织上。轴细胞内尚含生殖细胞(称为非配子),由此产生蠕虫形似成体的幼体,幼体留在宿主体内。后个体转变为菱形体,部分轴母细胞形成微小的雌雄同体的滴虫形幼体原体,仍留在菱形体的轴细胞内,又产生精子及卵。合子发育成具纤毛的滴虫形幼体(游动幼体),离开亲体及宿主进入水中,以后的发育情况不详。二胚虫常感染底柄的头足类整个种群。直游虫纲(Orthonectida)寄生于蚊尾、涡虫、线虫及多毛类,腹足类及双壳类软体动物的孵育囊内,为多核的阿米巴样团块(变形体),体内有无性生殖的细胞(称为非配子),可生成雌雄异体的成体,离宿主入海水中。合子在母体内发育为具纤毛的幼体,幼体感染新宿主并形成变形体。直游虫只感染一个地区一定比率的宿主动物。1969年研究直游虫后发现其构造较前认为的复杂。除生殖细胞外,有特化的内收缩细胞及支持细胞。二胚虫与直游虫似无亲缘关系,不可归入一门(中生动物门)。
中生动物的形状有细长、短圆,或分枝的。体表有一层纤毛表皮细胞或称体皮 。前端分化形成极帽,用以附着宿主的细胞。中有大细胞,多呈蜂窝状,形成中轴,称为轴细胞,中央或有一腔,有纤毛。轴细胞可分化为生殖细胞,行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有真正的世代交替。
中生动物是一类小型的内寄生动物。它的结构很简单,身体呈蠕虫形,体长不超过9mm,具有复杂的生活史。目前已报导过的全 世界中生动物的只有50种,仅有一纲二目。中生动物可分为二胚虫目(Dicyemida)及直泳目(Orthonectida)两个目。
二胚虫(Dicyemida)
二胚虫目的二胚虫均寄生在软体动物头足类的 肾脏内,身体呈线虫形(nematogen)长约0.5—7mm,是由20—30个细胞组成。相同的种细胞数目是固定的。细胞也分两层,外层是单层的具纤毛的体细胞(somatic cell),包围着中央的一个或几个延长的轴细胞(axial cells),身体前端的8—9个体细胞排列成两圈,用以附着寄主,其余的体细胞或多或少呈螺旋形排列。体细胞具有营养的功能,轴细胞具繁殖功能。由轴细胞可以产生线虫形幼体,也称蠕虫形幼体(vermiform larvae),幼体形成后离开母体,进入感染期,特别是在年幼或未成熟的寄主体内,通过这种无性生殖方式以增加群体的数量与密度。
当寄主成熟之后,或寄主体内种群数量极大时,轴细胞变成了两性腺,它同时可以产生精子与卵子,并在体内受精,受精卵发育成滴毛形幼虫(infusoriform larvae),幼虫也具纤毛指向后端,前端有两个细胞不具纤毛。幼虫随寄主排泄物排到海水中,以后的生活史不详,可能又重新进入头足类体内而没有中间寄主。 直泳目中的动物寄生在许多无脊椎动物体内,例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及棘皮动物等。成虫多数雌雄异体,身体呈蠕虫形,雌性个体较大,外层为单层的具纤毛的体细胞,呈环状整齐排列,致使体表宛如分节状,前端体细胞的纤毛指向前方,其余的纤毛指向后方,体细胞中央围绕着许多生殖细胞,(卵或精子)。在少数种类,成虫雌雄同体,这时精细胞位于卵细胞的前方。
直泳目(Orthonectida)
雌性个体与雄性个体形成后,由寄主同时排到海水中,精子通过体壁进入雌体,在雌体内受精,受精卵在雌体内发育成具纤毛的幼虫。幼虫离开母体又感染新寄主。幼虫进入新寄主之后变成多核的变形虫状的合胞体。合胞体由无性的碎裂方法产生雌性个体或雄性个体,例如直泳虫(Rhopalura)。
全世界已发现的中生动物不足100种,中生动物门下仅有一纲——桑椹纲、二目。①二胚虫目:寄生于头足类肾脏内,个体极小,丝状,头部稍大,体被纤毛。如二胚虫(见图)。②直游虫目:在生活史的一个时期中,寄生于棘皮动物、纽虫、涡虫、若干环节动物或瓣鳃类动物。体小,多纤毛,如 Rhopalura ophiocoma。
1888年,B.哈切克发现中生动物与腔肠动物的浮浪幼虫结构十分相似,因此,他把中生动物命名为似浮浪幼虫纲,并把这类动物并入腔肠动物。大多数动物学家认为中生动物由扁形动物退化而来,而把它们附入扁形动物门。关于中生动物亲缘关系,历来就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这类动物由低等后生动物退化而来,一是认为它们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也有些学者认为:生物由于不是梯型进化而是分叉的树枝型进化,所以在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和多细胞的后生动物之间,根本不存在中生动物。
【中生动物(图)】百科知识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学大教育网拥有各类生物百科知识点,欢迎大家查阅浏览,从而增长知识。
热门资讯

-
★六安市市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县区实现全覆盖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攻势行动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开展暑期违规补课暗访督查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全市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会议召开
2018-07-19 -
★学生营养餐味道好不好?六安市开展问卷调查
2018-07-19 -
【纽形动物门(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啮虫目(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疟原虫属(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瓢虫科(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