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图)】百科知识点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7-09-15 12:27:30
大家学习了生物这门科目,在课外时间大家要掌握一些与生物相关的知识,这样才对学好生物有所帮助,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肝片吸虫(图)】百科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他草食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内,有时在猪和牛的肺内也可找到。在胆管内成虫排出的虫卵随胆汁排在肠道内,再和寄主的粪便一起排出体外,落入水中。在适宜的温度下经过2~3周发育成毛蚴。毛蚴从卵内出来体被纤毛在水中自由游动。
当遇到中间寄主椎实螺,即迅速地穿过其体内进入肝脏。毛蚴脱去纤毛变成囊状的胞蚴,胞蚴的胚细胞发育为雷蚴。雷蚴长圆形,有口、咽和肠。雷蚴刺破胞蚴皮膜出来,仍在螺体内继续发育,每个雷蚴再产生子雷蚴,然后形成尾蚴,尾蚴有口吸盘和腹吸盘和长的尾巴。尾蚴成熟后即离开锥实螺在水中游泳若干时间,尾部脱落成为囊蚴,固着在水草上和其他物体上,或者在水中保持游离状态。牲畜饮水或吃草时吞进囊蚴即可感染。囊蚴在肠内破壳而出,穿过肠壁经体腔而达肝脏。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如被肝片吸虫寄生,肝细织被破坏,引起肝炎及胆管变硬,同时虫体在胆管内生长发育并产卵,造成胆管的堵塞,影响消化和食欲;同时,由于虫体分泌的毒素渗入血液中,溶解红血细胞,使家畜发生贫血、消瘦及浮肿等中毒现象。人体感染可能是食生水、生蔬菜所致.因此在牧场中应改良排水渠道,消灭中间寄主锥实螺,禁止饮食生水、生菜,可使人免受感染。
流行病学
该病的流行除由于当地存在病原、中间宿主、终期宿主外,还由于病畜粪便下水使螺有受感染的机会,以及由于在有螺的地带放牧牛羊或割草喂食它们。小土蜗是半陆栖性淡水螺,在小水坑、水田和排灌渠中广泛存在。
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一个阳性螺可以逸出 600~800 个尾蚴。囊蚴的抵抗力强,在潮湿无日照的条件下,可生存6个月还保有感染力。
在中国的农业地区,螺体内的尾蚴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牛于夏收夏种时期在田间劳役,因采食田埂上和排灌渠中的青草,往往受到感染。北方牧区的气候回暖较迟,畜群感染多在秋季。肝片吸虫病在多雨的年份广泛流行,在干旱的年份显著减少。当畜群长期放牧在低湿的牧场上时,最易引起高度的侵袭。由于成虫排卵量大,生活期长,又在幼虫期进行无性繁殖,所以畜群中即使只有少数病畜,只要传播的条件适宜,也可造成流行。
致病作用与症状
肝片吸虫幼虫期在畜体进行移行时,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和出血。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壁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肝实质变性、黄疸等。分泌毒素具有溶血作用。肝片吸虫摄取宿主的养分,引起营养状况恶化,幼畜发育受阻,肥育度与泌乳量下降,危害很大。症状是不是很明显,要看年龄、感染度与饲养管理的条件。幼畜受侵时危害性较大,羊的危害性比牛的明显。幼畜大量感染时可出现急性型:体温升高,精神萎靡,偶有腹泻,肝区触诊敏感,很快出现贫血,在几天内突然死亡,或转为慢性。一般常为慢性过程,逐渐消瘦,毛粗乱,粘膜苍白,食欲稍有不振。乳牛泌乳量减少,耕牛耕作能力下降,病情重时下颚、胸前、腹下发生水肿,不时出现腹泻,孕畜流产,甚至极度衰弱死亡。检查粪便发现虫卵,可以确诊。
【肝片吸虫(图)】百科知识点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多阅读一些生物百科知识点,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学识。
热门资讯

-
★六安市市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县区实现全覆盖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攻势行动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开展暑期违规补课暗访督查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全市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会议召开
2018-07-19 -
★学生营养餐味道好不好?六安市开展问卷调查
2018-07-19 -
【纽形动物门(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啮虫目(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疟原虫属(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瓢虫科(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