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诗词鉴赏步骤是什么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2-09 18:23:0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使自己的学习成绩进步神速,为了大家能更好的复习语文,下面就是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回答的中学生诗词鉴赏步骤是什么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参考一下,相信大家会有所收获。
一、诵读感知法
说到诵读法,不免有老生常谈之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认为,诵读对学生理解古诗词至关重要,这也是从古至今学生学习诗词的一个前提。新课标也对学生提出了要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鉴于此,不论是课堂上还是早辅导,我们都给出时间让学生放声诵读。进而由诵到背、到写。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认认真真地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五月份的高三模考中,古诗词默写成效凸显,学生初步尝到甜头。记得,在高一时我们就告诉学生,背诵默写绝不是为了得到高考时的六分,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因为优美的古诗词能养人,能培养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而诗词教学本身就是一种生命的感发教育,它涵养学生心灵的重要方式便是诵读。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呢?我们认为,在此方面,教师应成为学生诵读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因此,我们采取了以身作则和身先士卒法。在每个单元需要背诵的古诗词中,我们至少要为学生范背一、二首,然后再要求学生背诵。因为往往老师的范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教师的亲历感受和示范,引导与带动学生克服背诵中的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背诵,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示范背诵中,不说短小的绝句、律诗,就连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也几乎一字不差地背诵给学生。有了这一良好的前提,我们再慢慢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古诗词鉴赏策略。
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了“朗诵社团”,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诗词的思想内涵,探索诗词的丰富意蕴,领悟诗词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词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上学期,我们朗诵社排演的苏轼的《赤壁赋》,参加了大学区师生诗朗诵比赛,获得较高的评价。
二、知人论世法
每当我们给学生讲授新课时,总会让学生谈谈作者的情况,哪个朝代的,时代背景如何?这就是“知人论世”。要想让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就要学会“知人论世”。因为古诗词毕竟离我们很遥远了,唯有了解“其人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容。所以在分析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还要结合时代特点。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打上印记。
教师在教学生“知人论世”的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学会利用暗示信息。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信息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时必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记得在讲苏轼的《赤壁赋》时,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就很突出。先由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苏轼,学生各抒己见,最后教师补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北宋文坛领袖,有多方面的文学建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21岁时与其弟苏辙同榜进士,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1084年旧党司马光执政,苏轼再被起用,后同旧党发生分歧,又遭诬告,被贬出京城,流放南方。苏轼一生在新旧两党的夹缝中生存,一生三次被贬,黄州、惠州、儋州。苏轼被贬黄州期间(1080—1084),名为团练副使,实为闲差。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难,也曾极度苦闷,却又是他创作丰收期,成就突出,尤以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最为著名。对于苏轼,学生是很熟悉的,但在这节课上我仍旧让学生回顾苏轼的生平,谈苏轼的经历、遭遇。同时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更多的相关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鉴赏诗词很关键的一个方法就是知人论世,也就是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等。
学生只有真正了解作者,才能走进作者,走进文本中,进而感受诗人情感,挖掘诗人的人生态度。我们非常喜欢《赤壁赋》中苏轼对友人的劝导一段:“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虽然被贬,但他拥有豁达乐观的性格,失落而不消沉,情感旷达,你皇帝老儿虽然能把我一贬再贬,但永远剥夺不了我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权利。这种豁达的情怀,也正是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
通过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境,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更多的要提醒学生紧扣文本“知人论世”。
三、鉴赏典故法
学生阅读鉴赏古典诗词,常常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古诗词中的“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使用典故可以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其表现形式一般有:
1、直引或化用前人诗文;如:鉴赏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词《桂枝香·金陵怀古》,对其中的“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就不能不沿波讨源,了解这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遗曲,指《玉树后庭花》曲,此词系陈后主所作。《隋书·五行志》记载:“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时人以为歌谶。此其不久兆也。”于是,《玉树后庭花》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学生了解了这个典故,就不难分析出这首词的思想情感,即以古讽今,抒发对北宋王朝统治者的腐败荒淫和社会风气奢靡堕落的忧虑。
2、借用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如明代诗人高启的名篇《吊岳王墓》“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露中。”这首诗是诗人亲临栖霞岭岳飞墓,有感而作。学生对这首诗的颔联读不懂。老师及时讲解诗句上下句分别运用汉成帝时忠臣朱云请上方宝剑斩除奸臣张禹及汉高祖刘邦“飞鸟尽,良弓藏”,诛杀功臣韩信的典故。学生了解了这些典故,就准确的把握了这首诗的思想情感,即抒发诗人对岳飞的怀念之情和对南宋王朝杀害忠臣的痛恨。读此诗,惟有明了其所用典故,才能真正读懂它,也才能领悟其用典之妙处。
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学生积累了许多常见典故,如投笔、三径、折腰、青鸟、黍离、敲碎唾壶、芝兰玉树、闻鸡起舞、绿叶成荫子满枝等,做题时明白了诗词中所用的典故的内涵,真正读懂了作品,古诗词鉴赏题丢分情况得到改善。
四、比较异同法
比较异同就是讲几首有一定联系的诗词作品放在一起,可进行思想与艺术性的全方位的比较,也可着重就诗词的主旨、意象、章法、技巧、风格等其间一两个要素加以比较,赏析其妙处。通过相互比较,我们或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并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如同是咏柳李商隐的《柳》和曾巩的《咏柳》有什么不同?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两首诗题材相同,描写的对象都是柳,都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但其着眼点都不在描绘柳树的形态,而是在借咏柳以写人。李商隐的《柳》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诗中句句写柳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而曾巩的《咏柳》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表达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通过比较阅读,我们更透彻的理解这两首诗的思想内容作品。
2、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的比较。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我将她的《点绛唇》《一剪梅》与《声声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三首词分别是她少女时期、出嫁后、南渡后的作品。《点绛唇》塑造了一个纯洁、活泼、聪明、勇敢、多情的少女形象。文笔清新而细腻,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全篇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一剪梅》 作于她和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哀愁,是一首工巧的抒发别情之作。《声声慢.》是李清照晚期作品。词人经历了国家危亡,故乡沦陷,丈夫病逝,金石书画全部散失,自己饱经离乱,诗中的愁已不是女词人闺中生活的淡淡闲愁,而是浓愁,无尽的愁。
3、专家学者对同一首作品的不同评析的比较。在鉴赏古典诗词作品时,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这时通过比较,辨别其异同,品评其高下,这对透彻的理解作品是极为有利的。如赵师秀的《约客》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是一首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小诗。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等待客人的情景。其中第四句是全诗的诗眼,使诗歌陡然生辉。关于这一句的情感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其二“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描写,传达出的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诗人的心绪于这一刻脱离了久等不至的惆怅,陶醉于窗外夏夜之景并融入其中,寻到了独得之乐。课堂上老师抛出了这两个观点后,学生们分成两个阵营,各执一词,展开辩论,辨别异同,品评高下。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们的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 诗山有路勤为径”,高中三年,我们引领学生畅游于诗歌的海洋,吟诵名篇佳句,感悟古人情怀,涵养性情,放飞心灵。课题研究即将完成,但是我们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将撑着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诗歌的海洋中去采撷美丽的贝壳。
我们学大专家为大家回答的中学生诗词鉴赏步骤是什么这个问题,希望大家能好好的借鉴和掌握一下,相信对大家的语文学习会很有帮助。
热门资讯

-
★六安市市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县区实现全覆盖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开展脱贫攻坚夏季攻势行动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开展暑期违规补课暗访督查
2018-07-19 -
【六安市教育局】全市规范民办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会议召开
2018-07-19 -
★学生营养餐味道好不好?六安市开展问卷调查
2018-07-19 -
【纽形动物门(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啮虫目(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疟原虫属(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
【瓢虫科(图)】百科知识点
2017-09-17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